先行者创新之路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机关党建  /  正文
沧桑过后 笑看云卷云舒
发布时间:2009-06-26

              

沧桑过后  笑看云卷云舒

转自(陕西交通报2008.1.8,文/董韵)

 

在接到采访老党员李菊荣的任务后,我更多的是一种好奇,想知道人到老年内心会是什么样的状态。交谈过后,我由衷地感到,李菊荣同志是一位历经沧桑,却仍保有赤子之心的老人,在朴素平淡的外表下,具有乐观而又坦荡无私的人格魅力。
    李菊荣同志已是88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和那个年代的大多数百姓一样,他出生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工人家庭,自幼失恃,经历坎坷。他曾在武汉参与过支援前线修公路,还曾在叶剑英任总指挥的修建海榆中线工程中立过二等功。1957年到西安公路研究院工作至今。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再工作了,但还保持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思想和行动

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

2007年12月,李菊荣同志向公路研究所党委递交了一份思想汇报。文中主要写了他对自己辞世后的后事安排和对党委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建议。他对自己的后事安排是“五不”:“不发讣告、不收丧礼、不设灵堂、不举行告别仪式、不留骨灰”。中国传统文化对老人的后事十分重视,儿女不给老人办后事甚至会被人认为是不孝。即使自己的儿女能接受这样的安排,难道李菊荣不担心社会舆论给子女带来的压力吗?会不会太没人情味了?谈到此,老人轻松坦然地笑了:“儿女其他几条都好接受,也同意不办丧事不给组织添麻烦,唯独对不留骨灰不理解,希望能留点纪念。我就告诉他们,留下了骨灰逢年过节你们肯定要去祭拜洒扫,浪费时间和精力,这些时间节约了可以更好的干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对得起祖国,也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了。我们想得很清楚,这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所以是很自然的事情。”真正发自内心的情感是很强大的,能让人坦然地面对质疑,坚持自己的信仰。

钱应该花在有用的地方”

老人的家中,积攒了厚厚的一叠证书,这些盖着各不同机构、单位印章的证书,记录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对祖国的拳拳之心。最早的证书是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他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120元全部捐给国家。来自青少年基金会的是1994年他为希望工程做贡献,参与1(家)﹢1助学行动承担一名小学生五年学费的捐款证书;还有历年来参与救灾捐款的收据已经攒了十几张,最少100元,最多400元;2004年“七一”前夕,老人主动交了一万元党费;前不久,还曾扶贫捐款1000元。粗粗算来,各种捐款已达几万元。望着这个陈设简单的家,这位衣着朴素,面容安详,对有病老伴呵护备至的老人,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我出身贫苦,现在的一切都是共产党给我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从上大学时起,我就参与了共产党的“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我相信共产党。不管是捐款还是交党费都是在以行动来感谢党。”“我的生活很简单,钱应该花在有用的地方……”

人虽离休心未走远

西安公路研究所的党委书记胡兴民对记者说,李菊荣同志不再工作后仍关心国家,关心党的事业,关心所里的工作,始终在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身上有种很真实的情感,没有任何为自己扬名的想法。他经常主动给所党委汇报思想,探讨交通的发展和所里的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中肯,在职工中威信很高。

记者感言: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各种感动中国的人物纷纷进入国人的眼帘。让人想要追问,怎样的情怀才能真正感动人,并给人以精神上的提升和启迪?与李菊荣老人的交流中,我受益良多。阅尽了人世沧桑的老人,身边的名利纷扰已与他无干。对党、对国、对家、对人生都有了透彻深刻地了解。他所有的,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

写出此文,希望与各位读者互勉。

隐私声明   |   在线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繁體

电话:029-87827253   传真:029-87897866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六路60号